我国把盾构机“扔”海里了?世界最长海底公路隧道修到哪里了?_bob.com网页版_bob手机网页登录入口

我国把盾构机“扔”海里了?世界最长海底公路隧道修到哪里了?

浏览次数:1 次来源:BOB.COM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1-30 16:35:12

  2023年12月30号,又有一则新闻再次向全世界人们彰显了我国基建实力。

  新闻中报道,山东港口青岛港码头内,我国的“海天号”盾构机慢慢的开始盾构穿海作业,全力保障施工团队安全、快速、高效完成施工任务。

  大家都知道,青岛市靠胶州湾而建,以肥美的海产品闻名中国,但同时这片海域却也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天然屏障,将城市分割成东西两岸。

  很长一段时间,城市的发展主要侧重在胶州湾东岸,两岸的城市资源根本没有办法做到充分联动和互通,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制约了青岛的经济发展。

  然而,随着胶州湾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的建成通车,这一难题得到了突破性的解决,不仅打通了东西岸之间的往来,也为城市的整体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。

  可是新的挑战又接踵而来,城市规模的扩大使主城区与西海岸新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,交通流量大增,尤其是在旅游旺季,拥堵成为常态。

  为了缓解这一压力,青岛有关部门决定建造胶州湾第二隧道,进一步引导东西两岸的整合,提升城市功能,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开辟新的空间。

  胶州湾第二隧道的设计堪称世界一流,总长约17公里,超过了挪威已建成的吕菲尔克隧道,成为全世界最大、最长的海底公路隧道之一,也是最大断面钻爆法与盾构法对接的海底隧道。

  胶州湾第二隧道以青岛西海岸新区为起点,横穿胶州湾直接连接青岛东岸城区。主线设计为双向六车道,道路等级为城市快速路,主线km/h,匝道则设计为40km/h。这个设计不仅满足了客运需求,还兼顾了中小型货运的要求。

  整个隧道项目的设计使用年数的限制为100年,可以说能够为未来数代人提供高效便捷的交通服务。

  对于许多人来说,海底世界都是神秘但却具有吸引力的,但同样也是充满危险的。

  要建造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光听起来就可以感觉到:这绝非易事!要解决许多个世界级的难题。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“大海里那么多的水,施工团队该如何建造海底隧道?”

  胶州湾第二隧道的建造面临着特殊的地质条件,由于隧道长度超过17公里,穿越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岩层。

  在靠近黄岛一侧,岩石主要是坚硬的花岗岩,而在靠近青岛一侧,岩石则是相对较软的凝灰岩。

  光这还不够,整条隧道的规划路线条断裂带,最大的宽度达到200米,相当于66层楼的高度。

  为了解决这一难题,以我国铁建首席专家为首的设计团队们夜以继日的研究试验,最后提出采用了一种创新的施工工法,即“钻爆+盾构”组合。

  也就是使用钻爆方式开挖断面,然后利用盾构机械,在前方使用切削装置进行土体开挖。通过出土机械将挖出的土壤运送到洞外,同时通过千斤顶在后部施加压力,完成隧道的逐步推进。

  这台巨大的机器直径达到15.63米,总长142米,总重达4275吨。盾构机配备了伸缩式主驱动、伸缩式开挖仓监视系统等一系列智能系统。

  在设计上,盾构机采用了短螺旋输送机+碎石箱+碎石机的组合设计,有实际效果的减少了渣石堆积可能带来的问题,确保了盾构设备能够在安全、快速、高效的情况下完成施工任务。

  那么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:“海底隧道汽车尾气污染大,怎么通风换气?”

  水中的氧气含量本身就不够,再加上隧道中的汽车通车,会排放大量的尾气。设计团队们又提出可以建造通风竖井换气。

  这些海底隧道的竖井就像是垂直竖立的“烟囱”,通过利用排风和通风设备,将新鲜的空气引入隧道,同时将污染的空气排出,相当于为海底隧道安装了一套天然的“呼吸系统”,有效解决了汽车尾气排放和氧气供应的问题。

  那么新的问题就又产生了,既然是在海底,那么自然没有陆地上面便利。“万一发生了意外事故,咱们的救援团队怎么能第一时间赶到呢?岂不是会错过黄金救援期?”

  设计团队在设计之初就已经对有几率发生的一切意外事故做了预想,一般的海底隧道采用的管片环宽为2米。

  但设计团队考虑到胶州湾的海底埋深大,为了更好的提高隧道防水性能,更大程度保障安全性,所以项目中的管片环宽增加到2.1米,能够有实际效果的减少接缝数量。

  此外,隧道中还巧妙地设置了服务隧道,在紧急状况下,救援车辆通过服务隧道进入,然后通过车行横通道迅速抵达事故地点,实施迅速高效的救援行动。

  但你可别认为这个通道只能在应急情况下使用,它可还能被当成是我们的“侦察兵”。

  由于服务隧道的开挖断面比较小,施工进度快,它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主线隧道的“侦察兵”,降低了主线隧道的施工风险。

  胶州湾第二隧道的建设,将成为青岛市在“十四五”规划期间的一项重大工程,同时也是中心城区“六横九纵”高快速路网的关键组成部分。

  据了解,胶州湾第二隧道工程预计于2027年12月完工通车。这条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一旦建成,就将为青岛城市交通注入新活力,构建起“青黄同城”的新格局,对于促进胶东半岛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有着深远的意义。

  打破地理阻隔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,青岛这座城市正在散发出无尽的活力与态势,成为一个新的经济繁荣圈。

  而这座这座海底隧道也彻底地打破了胶州湾带来的地理阻隔,连接了青岛主城区与西海岸新区,将有效解决过去居民出行两岸只能依赖轮渡交通的问题。

  轮渡通行存在的耗时长、而且非常容易受到天气状况的影响,胶州湾第二隧道的开通使得东西两岸的人流和物流畅通无阻,提高了城市交通的便捷性。

  更重要的是,这座海底隧道的建设以陆地桥梁为基础,充分的利用海底空间,不会受到恶劣天气、风暴或大雨等自然灾害的限制。

  这意味着无论天气如何,隧道都能保持通行顺畅,人们的出行将不再受到天气的阻碍,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。

  促进经济建设。海底隧道连接了环胶州湾东西两岸,加速了人流、物流、资金流转动,使得资源和产业能更便捷地流通,促进了区域内的经济协同发展。特别是对于西海岸新区,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更加便利的交通将吸引更多投资和资源,推动当地产业蓬勃发展。

  连接城市的“生长轴”更为延展,有利于整合城市资源,促进城市不一样的区域间的均衡发展。这种一体化的发展方式将逐步提升胶东半岛城市群整体的竞争力,推动该区域成为更具活力和吸引力的城市群。

  胶州湾第二隧道的建设是青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大里程碑,也是城市化发展的策略的有力支持。在“双隧时代”,青岛的城市面貌将焕然一新,展现更加繁荣、开放的新风貌。

上一篇: 广州地铁T3轨迹交通纽带预留工程进入盾构施工

下一篇: 泉城首台EPBTBM双模盾构机“泉新号”经过工厂检验